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深深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船舶工业,对这个共识显然有更加强烈的共鸣。改革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进一步部署和顶层设计,这些成为我国推进船舶企业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18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紧紧围绕深化船企改革、破解当前发展困局、推进船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等现实命题开展了深入的研讨和思考。学员们一致认为,要以习近平改革思想为指引,大力推进船企深化改革再出发,释放深化改革新动力,挖掘船企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创船企发展新优势,推动船企走出发展困境、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把准船企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聚焦“三新” 擎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从国家重大战略中寻求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抓住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期,转变思想观念,实现转型发展。要紧紧抓住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技优势,推进人才工作,推动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多元产业,努力把中船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助力海洋强国战略。同时,要履行好军工央企的政治使命,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按照 “军民融合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的思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工作思路,强化军民技术应用转化,不断提高核心研制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以创新驱动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现代国家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它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更是解决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一招。当前,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包括装备制造在内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正当其时。我们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船舶工业必然是融合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新科技新理念为一体的新业态,而我们现在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成长期。从供给侧看,中船集团旗下船企产品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新变化,传统船舶制造和配套产业成长乏力、疲态尽显,新兴产业未成规模、成长缓慢;从需求侧看,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边际效应逐步递减、难以持续,结构升级压力不断增大。因此,要更好适应需求侧市场新变化,就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不断培育和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战略转变。这既是中船集团船企破解当前发展困局的内生动力需求,也是推动船企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紧扣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海洋强国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智能制造等战略部署,聚焦智能船舶、豪华邮轮、先进船舶动力等重大科研专项,聚力国防科技重大工程任务,推动基础性、原创性科技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 从强化管理中挖掘高质量发展新潜力。我们要以提高企业运营绩效为目的,推进精细化管理,破除船企管理长期粗放的积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挖潜力。精细管理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得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和高超的运作水平,所有这些都依赖于精细化管理的强大支撑。我们要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对准自身薄弱环节,坚持眼睛向下、刀刃向内,找出制约管理水平提升的短板,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深化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成本,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管理效率提升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决破除全面深化船企改革道路上的障碍—— 变“被动”为“主动”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破除“愿不愿”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改革的精神风貌。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第一关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愿不愿改革”属于思想认识问题,反映的是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中船集团旗下不少船企存在的深层次发展问题,是在船舶行业多年发展过程中累积形成的,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想改革、真改革才有可能闯出一条生路。曾经一段时期,一些单位只重眼前不顾长远、只重小我不顾全局、回避问题而不迎难而上,长此以往,问题演变成困局,结果只能是积重难返。然而,一提到改革,讲困难原因的多,讲如何破解的少;责任推出去的多,主动承揽的少,主动变革的意愿不强。因为,改革就意味着利益格局大调整,就意味着要破除故步自封、知难而退的阻力,就意味着要变“被动”为“主动”。一些单位因方向不明而不愿意改革,一些则因畏惧困难而不愿改革,还有一些单位因“小日子”过得还不错而不愿改革……凡此种种,必须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来破除。在倒逼改革的同时,更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既要看到现实发展问题的挑战,也要看到其中孕育的机遇和无限可能,提升“愿”改革的内生动能。 以强化担当为切入点,解决“敢不敢”的问题。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作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船舶企业当前面临的生存难题、发展课题、时代命题,都在呼唤大批的担当者、改革者激流勇进、迎难而上,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当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的“排头兵”。我们既要层层传导深化改革的压力,更要层层激发勇于变革的动力。要以持续释放人才活力为抓手,坚决破除长期形成的不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不敢改革的思想痼疾,形成人人思变、人人敢变、人人会变的深化改革氛围。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要进一步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关爱、机制上保障、工作上帮助敢于担当者。要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让敢于改革者改得下去,让敢于担当者担当得起。不断提升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能力担当,坚决扛起扛实改革重担。要以市场导向强化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措施,最大程度释放和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为改革添活力,为发展增动力。要解放思想真担当,例如,面对当前船企订单不足的主要矛盾,就需要创新思路转变观念,敢于将产品从船用转向陆用、国内转向国外,从卖产品转向卖系统、卖服务,从开拓市场转向引领消费等新的领域,破解需求困境需要有敢担当、真担当的强大勇气。 抓准深化改革“牛鼻子”,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全面推进船企深化改革,不是四面出击,而是要牵住改革“牛鼻子”,将抓重点和带整体相结合、治标和治本相促进、重点突破和渐进推动相衔接,既要全局在胸、统筹谋划,又要集中用力、精准用力,稳中求进,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在深刻把握中船集团现在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做好顶层设计,处理好点与面、当前与长远关系,加强改革的整体性和各项改革间协同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找准问题、摸清底数,做好战略规划,为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提供坚实基础。就中船集团旗下船企而言,宏观层面,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当前“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观层面,应统筹推进管理提升,大力实施成本控制工程,拿出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努力在船市“寒冬期”活下来。微观层面,在具体业务领域,要对标先进找差距,面向未来定措施,眼睛向内强管理,聚焦管理抓细节,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培训班全体学员们表示,作为中船集团中青年干部,必将牢固树立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直面企业改革发展道路上的难题和挑战,勇于变革、勇担责任,在推进中船集团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新的力量。(中船集团2018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供稿)
免责声明: 本站资料及图片来源互联网文章,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与本站立场无关,如用户分享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告知,我们将做删除处理!